2008年6月30日,《中国教育报》以《打造钢铁企业“工段长的摇篮”》为题,对我院永葆冶金本色,“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依托冶金 服务冶金
打造钢铁企业“工段长的摇篮”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纪实
这是一所诞生于钢铁企业且具有50年职教历史的学校;这是一所服务于冶金行业且办学特色十分鲜明的学校;这是一所热心于职业教育且教学改革勇往直前的学校。她以振兴和发展冶金职业教育为己任,走出了一条永葆冶金本色,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她就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年风雨历程,半世纪校企相依,学院为河北钢铁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享有“工段长摇篮”的美誉。
依托冶金而生存 服务冶金而成长
从1958年创建龙烟钢铁公司技术学校,历经河北冶金“7.21”工人大学、河北省冶金职工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与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共同组建高职学院,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学院由办学初期的1个专业40个学生,发展为拥有46个招生专业,在校生近万名的高职院校,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立足冶金,服务河北,面向全国”是学院始终坚持的办学定位,学院紧紧把握河北省钢铁冶金行业发展脉动,动态调整和设置专业;结合钢铁生产工作过程,对接课程方案;仿照钢铁企业生产真实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钢铁冶金企业培养、培训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确立了学院在河北省钢铁冶金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领军地位。
学院培养的高炉工长、轧钢段长、加热工长、炼焦工长覆盖了省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在邯郸钢铁集团,我院毕业生有49人担任工段长以上职务,中板厂精整车间技术员刘涛,多次荣获“质量明星”、“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连续六年获“轧钢技术状元”称号。在唐钢集团承钢公司,我院毕业生有42人担任工段长以上职务,其中焦化公司总经理宋明、集团大技改项目部副部长张迎军、集团副总调度长高春明等均为我院毕业生;宣化钢铁公司中层干部中,我院毕业生有20余人,有的走上了副总会计师、财务处处长、动力厂厂长、氧气厂厂长等关键岗位。
围绕钢铁生产链,构建特色专业群
现代钢铁生产具有工艺先进、装备精良、品质卓越的特点,正在朝着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绿色钢铁”方向发展。学院瞄准钢铁工业发展的今天和明天,及时抓住机遇,重新调整和设置专业,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新型高技能人才支撑。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院敏锐地意识到钢铁生产的快速发展和轧钢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掌握先进操作技术、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经广泛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论证,果断决定开设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两个专业,作为轧钢专业的支撑专业,提前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人力准备。
围绕轧钢、冶炼、冶金环保、焦化和冶金设备等钢铁生产链和“绿色钢铁”,整合传统专业和新专业,以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为龙头,以冶金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重点,逐步形成了轧钢生产专业群、钢铁冶炼生产专业群、钢铁冶金“三废”治理专业群、冶金生产设备专业群、炼焦化工生产专业群和冶金生产过程控制专业群等六大特色专业群。六大专业群全部有重点专业支撑,基本覆盖了钢铁生产全过程,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打包式”的服务,满足了河北省钢铁工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是学院主体专业,是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是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主持了全国冶金高等职业院校轧钢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牵头承担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教学规范研究”项目。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服务“绿色钢铁”,为钢铁冶金企业的“三废”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面向钢铁生产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学院密切关注钢铁冶金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与钢铁冶金企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编写了525门课程标准。
2007年,学院适时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成立由专业教师、课程专家、企业专家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照“理念和行动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校本课程与企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以轧钢专业为重点的七个校本课程开发试点专业,各专业分别进行广泛的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通过对核心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了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
学院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10门;13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选题;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轧钢专业与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带头人袁建路教授主持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冶金技术专业与邯钢集团公司合作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由付俊薇教授主持的《模块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顾振华教授主持的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引企入校,共建钢铁产业园
学院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遵循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一致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建设了钢铁冶金、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与石家庄钢铁集团共建轧机拆装实训室,与浙江沪环导卫有限公司共建导卫拆装实训室。石家庄师慧科教装备有限公司进驻学校,将生产车间建成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公司提供生产设备、实训岗位,指导、协助学院顺利完成实训计划,促进教学和社会需求的接轨。教学从课堂走进车间,学习从课上延续到课下实践,模拟教学变为了真实的生产任务,教与学、学与做环环相扣。
学院与唐山钢铁集团公司、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有着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72个,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院与开滦精煤、河北建滔等企业开展“定岗式”教学,开设了“安泰班”、“建滔班”等冠名班;与鞍钢、首钢等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冠名班有“鞍钢班”、“京唐钢班”等;与天津铁厂、南京钢铁等企业开展了“学做交替式”教学,开设了“天铁班”、“南京钢铁班”等冠名班。通过特色冠名班的实施,企业得到了急需人才,学生得到了工作岗位,学院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实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利用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和河北钢铁政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的优势地位,引企入校,开辟300亩校内钢铁产业园,建设“两个基地、一个园区”——精品钢工业试验生产基地、实用技术开发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区,出模式、出经验,成为校企合作示范园。目前与河北冶金科技公司合作,引“河冶公司”入校内钢铁产业园,建立融人才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企业员工和职教师资培训、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钢工业试验实训基地。
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水平提高和设备更新换代,传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学院大胆迎接挑战,主动承担企业职工“回炉再造”和“阶段性强化拓展”等培训工作,先后为河北邯钢、山东济钢、江苏淮钢等企业“量体裁衣”式培训职工,与企业共同开发职工培训“学习包”45个,为焦化企业职工培训开发5个系列、27个工种、49个岗位的试题库,培训企业员工超过2万人。以学院为企业编制的“学习包”为基础,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套30本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推荐,在全国钢铁企业职工培训中广泛应用,首开高职院校独自出版全国冶金行业系列培训教材的先例。
学院加强应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的研究力量,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企业解决难题。李文兴教授(正高工)主持的《1260立方米高炉大型模块炉墙技术的应用》和《唐钢1260立方米高炉生产流程优化及攻关达产》项目,分获河北省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其成果在唐山钢铁集团公司得到应用,使操作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利用系数提高,带来客观经济效益一千多万元;他主持的《新型高效热风炉》项目,提高风热温度二十三度,降低焦比9.2公斤,获河北省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学院两名教师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获河北省冶金青年科技奖。
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专业教师针对河北省行唐县白云立德粉厂废水排放污染环境问题,自行研究设计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2003年11月项目投入使用后,该企业实现废水达标排放,不仅免除了排污费,而且每年获利36万余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永葆冶金本色,创建钢铁高职强校
院长董兆伟提出:“人才培养的过程就像炼钢的过程,我们要在‘优质产品’上下功夫,多生产‘好钢’、‘特钢’、‘优质钢’”。针对钢铁企业工作环境艰苦的特点,学院把“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火的热情”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思想、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的锤炼,学生以肯吃苦、上手快、责任心强的特点深受企业欢迎。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冶金类专业就业率连年达100%。轧钢专业2007届毕业生中,仅鞍钢集团就一次预订76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准订单培养,学生提前半年到鞍钢顶岗实习。2008届毕业生中,共有123人提前被宝钢、首钢、唐钢、石钢、邯钢、酒泉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预订,目前这些学生正在招聘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2009届共有在校生135人,其中89人已经被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和首钢河北迁安钢铁公司预订,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提前一年高质量就业。
为了抢订毕业生,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纷纷提供高薪岗位、设立奖学金,曾出现五家企业争抢一名毕业生的盛况,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的关注。新华网、《河北内参》先后以“河北工院是如何破解大专生就业难题的”为题进行了报道,省领导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就业工作。
“十一五”期间,国家在曹妃甸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世界一流的大型精品钢基地――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崛起于曹妃甸,河北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战略性转变,赋予学院培养更多钢铁冶金高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放眼未来,学院将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东风,继续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夯实基础,增强办学实力,全力打造全国钢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建钢铁高职强校,助推河北冶金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