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关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融合破解就业难”专题报道——董兆伟院长答记者问源链接
董兆伟院长答记者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新华网河北频道请到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董兆伟。董院长,您好! |
[主持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 |
[董兆伟]到5月底一次就业率是92.6%,冶金类专业达到100%,电子商务、会计等文科专业的就业率略低一些。 |
[董兆伟]河北工院一直坚持抓就业、提内涵。我院是一所高职大专院校,原是河北省冶金厅所属,学生毕业由国家包分配,不愁"嫁"。1997年后国家不再包分配,河北省冶金厅撤销,毕业生自主择业。正赶上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而我院学生多是学钢铁冶金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遇到困难。学生的难就是老师的难,我们不能让学生刚毕业就失业。1997年学校就成立了招生就业处,全力地破解学生的就业难题。 |
[董兆伟]多年来,我们将就业导向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三年人才培养工作中,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形势越来越好。每年我们有毕业生3700多人,近半数实施的订单培养,也就是学院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学生一入学就有了就业单位。目前,钢铁冶金类2009年的毕业生已有500多人已经被"预订"出去了。学院高质量的人才,带来了高就业率,提升了就业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推进了学校的招生工作,学校每年3000到4000人的招生计划,而报考我院的就有14000到15000人,最低分数线比本三的建档线还要高。 |
[主持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钢铁冶金行业中享有"工段长"摇篮的美誉,在课程设置上有什么特色? |
[董兆伟]学校每个专业都设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校较早的引入了国外的先进职教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如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经过了前期的市场(企业)调研,召开20人左右的实践工人专家研讨会,进行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最终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并通过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过程。就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教给学生独立完成,锻炼学生的独立和协作工作能力,训练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既掌握工作本领,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
[董兆伟]同本科院校相比较,我们将传统的实验室建设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传统的教室建成"一体化"教室,教师也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具有"双师"素质的人,一方面是"讲师",一方面是"工人技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由我们本校的老师来讲,而实践课则由具有专业经验的工人专家来上。 |
[主持人]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增。 |
[董兆伟]是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因为项目教学避免了纯粹枯燥理论的学习,他们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理论和技能,在工厂的实践中很容易和一线的工人师傅沟通,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的学生得到钢铁企业的青睐,因为毕业生到工厂后不用再"回炉"了。说到底,还是我们敢于打破过去学科式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国家的宏观经济、围绕着企业、围绕着市场来培养人才。 |
[主持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教师,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董兆伟]是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是学科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本身也缺少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没关系,缺的地方我们可以补,不适应现在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以更新。我们安排老师到企业去顶岗实践。比如,我们学校每一届毕业生都有半年的下工厂顶岗实习,我们让老师带学生去,老师一方面可以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理论上指导学生,另外一方面也在和学生一起下车间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日后的教学。经过几年的锻炼,老师的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更能胜任本职工作。 |
[董兆伟]我们注重"双师"人才的培养,老师间也形成了要成为双师人才的氛围。我校有38个正教授,其中21个来自企业,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双师"结构的团队。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他们来自于企业,是实践专家。现在的实践专家实际上很多都是河北理工大学、包括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经过学校正规教育的技术骨干,他们将工作第一线的经验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为我们的老师带来现场直接经验反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
[主持人]河北工院作为理工见长的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
[董兆伟]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种类型教育,既然是大学就要按照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
[董兆伟]我们有丰富多彩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包括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在授课过程中一定是有理论支撑的,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还是借鉴那些"老牌"大学的做法,开设了多门选修课,包括文学、太极拳、摄影、礼仪社交等等,理工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另外学院里还有一个文科系,这个系的存在就是对学生工科学习的互补。 |
[董兆伟]除此,我们还有第二课堂,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斑斓、绚烂。每周都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比赛和其他文体活动,每年还有足以调动全校学生"艺术细胞"的艺术节。通过这些活动、比赛学生们丰富了生活,也锻炼了意志。很多活动不是热闹热闹就过去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们受益很深。比如学生们请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的代表来作讲座,他们的热血和杰出青年一样沸腾,更加认识到中国青年身上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我当时出差在外,没赶上讲座,后来专门看了看活动的照片,我也很感动。 |
[董兆伟]人们可能有一个误解,觉得我们的学生就会和钢铁打交道,"傻、大、笨、粗",其实不是这样的。河北工院的学生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火的热情。我们也注重学生智商和情商同步培养,既培养工科院校学生的执着和吃苦耐劳,也让他有文科院校学生的浪漫和放松,文理素养互补、渗透,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我们的教育模式很见效的。当初100多名学生在鞍钢实习,正赶上下大雪,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扫雪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多学生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老总非常感动,主动提出为所有实习生签订就业协议。 |
[主持人]我们的一些学生注定要到艰苦的生产第一线,是不是对吃苦耐劳等这些传统美德教育就要更多些? |
[董兆伟]是的,并且这是必须的。过去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现在情况不同了,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竞争。他们比拼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能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也是考验个人意志力的时候。学校应该通过教育为学生备足上路的"干粮"。 |
[董兆伟]我们学校对学生有一个教育诚信教育。我院与加拿大、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多所院校合作,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学院特有的"portfolio"(个人规划档案)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品德和操守教育。根据"portfolio",学生自己建立电子档案,将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终身记录,这么做就是让学生知道他们对社会负有责任,光有智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成立了就业指导的教师团队,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 |
[主持人]一个人被社会认可最终凭的还是人品。河北工院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受益,学校也受益。 |
[董兆伟]是的。我们很重视学校的声誉。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社会不欢迎,不接受,学生就无法就业,这些毕业生会成为社的隐患。我刚才给你介绍过,我们的最低分数线比本三建档分数线还要高,有一些学生考了500多分,是能上个本二类学校的,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我们。我问过几个学生为什么不去上本科,而来我们这里上专科呢。学生很朴实,他们告诉我,这里毕业后马上能找到工作。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人,社会的需要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学校的责任所在。 |
[主持人]请问您,为了把学生输送出去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
[董兆伟]学校从机构、制度、经费上给予就业招生工作保障。我们的招生就业还不是纯粹的宣传,而是把就业导向理念贯穿于三年人才培养工作中。学校有就业指导委员会,我是主任,你可想而知就业招生遇到难题解决的力度如何,各个系的主任也不能光抓教学科研,也要负责就业,不一定他们要亲自去联系就业单位,而是要过问就业这个事,加大协调的力度,就业招生是全校每个人教职工的事,是每天的事。这是一个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中。我们有专门的就业招生队伍,他们常年深入生产企业就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把分析的信息反馈给学校,我们根据这个信息调整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改革,另外直接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我院的46个招生专业全部围绕着市场需求设置,市场不需要的我们坚决砍掉,社会需要的组织教材、老师补上。有的时候一些老师也有异议,说砍掉了多可惜,我给他们解释,市场不需要这类人才了,我们还闭门造车,对老师、孩子和社会那都是浪费呀,浪费的事坚决不能干。 |
[董兆伟]我们学校学生就业的一个大优势就是为企业订单培养。这也是基于我们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和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可。比如企业需要50个人,我们把这50人列到招生计划里,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
[主持人]其实是企业的要求和学校的需求互动,两者形成默契。 |
[董兆伟]是的。去年,我们成为河北省钢铁冶金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和很多企业有战略同盟的关系。我们的课程和企业一起来搞,教材共同开发,关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中有我们的影子,我们中有企业的形象,和企业深度融合。这样培养的学生就能更实用、更贴近企业。 |
[主持人]如果把轧钢、冶炼这些专业称为学校的主打专业的话,电子商务、会计等就是学校的非主打专业,主打专业的学生已经不愁"嫁",而学校怎样将那些非主打专业的学生"嫁"出去? |
[董兆伟]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就业思路是一样的。文科的就业和工科的就业不同,他们的"婆家"多是小的企业公司,我们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了让他们就业,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工作量相对更大些,我们要通过更努力的工作,让文科毕业生在小企业打出名气,最后大学就业一个也不能少。 |
[主持人]我和几位大学校长交流过下面这个问题。因为学校的定位不同,有的要瞄准国际最高端,将学校建设成世界性的大学,而有的立足本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后者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的。您觉得自己是不是耐得住寂寞的那类校长? |
[董兆伟](笑)。是的。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搞大跃进,盲目发展,教育的进步需要一代代人为之奋斗。我是北航毕业的博士,我的很多同学都在名牌大学任教或者从事管理工作。他们对我说,你怎么到一个"技校"了?他们不解。其实他们对我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现在社会对职教还不了解。传统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劳心者。教育界也有对职教不了解、不理解的,一些人甚至认为我们浮浅,不入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人真的要耐得住寂寞。我们国家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进程中,高职高专起着重大作用。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数占到全国大学生人数一半以上了,可以说占据半壁江山,大量的高层教育要由高职高专来完成。 |
[董兆伟]我坚持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层次虽然是专科,但是我们顶天立地,在立足本地的同时也具有国际视野,而且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我校的很多教学管理就是参照国际上先进的理念而进行的。在河北工院工作我有成就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
[董兆伟]全世界的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而我国发展迅猛,其他国家的很多模式比如美国的社区教育等等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已经熟知,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引起世界的关注。只要我们这些人默默干几十年,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一定会对中国的教育、对世界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主持人]谢谢董院长接受我们的专访。感谢网友点击浏览! |